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
mg4355vip线路首页地址
图为学院新建学生7号公寓。 |
机电学院是攀钢出资兴办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5年来,学院发挥企业办学优势,依托“企校一体,产教互动”的办学体制,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在办学过程中,攀钢并没有重复“企业只管投资、学校孤立办学”的企校分离的简单做法,而是以资金、政策、实训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等直接参与学院的教育教学,成为了真正的办学者。仅2001年至今,攀钢就为学院投入资金14217.94万元,累计投资已近5亿元。学院则以教育教学服务、科研成果、合格毕业生为攀钢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十五”期间,学院就为攀钢(集团)举办了高级电工、高级焊工等6个高级工以及能源动力、铁路运输等7个专业和工种的职工培训,共计15659人次。
学院根据攀钢企业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以教育部和四川省教改试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革,不断推动学院教学建设。“十五”期间,“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和“金属压力加工”专业被批准为四川省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在近三年的教改实践中,教师积极参与,学生踊跃投入,工作稳步推进,成效良好。《电机拖动及控制》课程和《VB程序设计》课程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学内容改革进一步深化。
学院结合攀钢的生产和科研实际进行产学研开发,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学院共完成教育科研课题9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部委级课题2项,市地级课题6项。2001年以来学院科研成果共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市(地)级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8次。“十五”期间,学院职工共发表论文208篇,其中在全国性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论文64篇,在地方性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论文144篇。在发表的论文中有5篇被《EI》数据库收录,1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核心刊物上发表47篇。“十五”期间,我院教师共编写专著、教材38部,其中公开出版13部,校内印刷使用25部。“十五”期间,开发和完成了工程和技术应用科研项目3项。承担并完成了公司ERP系统的部分开发任务,得到了合作单位的好评。
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在2006年3月28日回访中,盛赞学院有4大特色,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企业办学,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实现了企业与学院的优势互补。他说:“攀钢(集团)公司作为国有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作为学院的出资举办单位,在为学院提供充足办学资金的同时,还为学院提供了大量的既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双师型教师’,这是其他高职院校所不具备的。与此同时,攀钢(集团)公司还为学院各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条件,并且配备一线骨干师傅参与实习指导,这么良好的天然具备的实习条件是机电学院所特有的,也是其它高职院校所不具备的”、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大力倡导企业举办职业技术教育,企业办职业教育也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可以说,攀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机电学院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重优化——良师毕集 群贤竞秀
教师,这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作为心灵的园丁,不但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源头,而且是学生为人处事的标尺。老师对科学真理的态度,老师的思维方法和治学的方法,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这种影响或许会伴随学生的整个人生。
机电学院领导班子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合理配置人才资源,逐渐形成了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针对学院年轻教师多,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结构不甚合理的实际,首先明确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思路:提高整体素质与扩大数量并举,以提高整体素质为主;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以培养为主;专职和兼职相结合,以专职为主。以培养“双师(教师、工程师)、双高(高学历、高职称)”为重点,优化结构,制定和出台了《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教师职称评聘管理办法》、《教师岗位津贴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有关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的政策措施,有力的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整合与提高。
为了打造一支德才兼备、敬业乐教的教师队伍,要求老师“做好人,教好书”。学院一方面将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外出进修和鼓励教师自我进修结合起来,以跟踪学科知识的最前沿,使教师以更新、更富时代气息的知识教给学生,从而增加“教书育人”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学院又从实际出发结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从备课、授课、作业的批改到教师的日常言行、衣着仪表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制定了相对应的奖惩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落到实处。
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个学校师资素质的状况,制约着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按照学院“学历提升工程”的总体要求,迅速开展了以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学位层次为目标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特别加强了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仅教师继续教育一项,学院累计投入100多万元。仅2005年,学院一次就审核批准了50多名中青年教师报考在职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另外,学院还根据学科建设、专业结构调整和教师队伍状况,选拔部分优秀教师分期分批到国内先进院校交流与进修,特别优秀的,派到国外考察、进修和学习。到目前为止,学院教师中有硕士学位的15人,在读博士1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74人,高级讲师类职称27人。共组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近500人次,学院在大专教学岗位教师的培训覆盖率为98%以上。学院教师学历学位水平的迅速提升,有效的优化了师资结构,提高了教学水平,开阔了教学、教研的视野,促进了教学改革,提升了教育效率,节约了教育成本。
评估专家组成员,成都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董孝璧教授在评估中这样讲,四年来,学院上了新台阶,有了新跨越,已经成为非常有特色、潜力大的高职学院。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学院做得尤为突出。毛洪涛专家说,学院的生师比、专任教师结构、高级职称教师结构比较合理,双师素质教师较多。
重德育---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春风化雨,德润学子”
学院党委注重强化德育意识,建立了院领导深入学生,老教师言传身教,青年学者激励鞭策,辅导员爱心倾注,重大活动熏陶感染,人文精神渗透影响,社会实践切身体验,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共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抓德育,必须抓好两课教育”,两课教学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课堂。作为德育的主要战场,学院成立了“两课”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工作委员会,专门研讨和开展德育工作,在学生中倡导成立了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举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经验交流会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在学科教学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教育,引导学生“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的统一”。
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二课堂。优美环境育新人,优美环境陶冶人,现在,学院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空间都能“育人”,校园楼塔亭阁,湖光倒影,名言雕塑,别具异彩,把校园变成了“一部立体的多色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优美的自然环境、高雅的文化环境及和谐的人文环境相结合,大大的激发了广大师生员工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热情;对于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锤炼优良品质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学院大力开展文明校园、文明教室、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和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文体活动,成立了学生电视台、校园广播站以及学生艺术团、学生记者团、星翼文学社等学生社团组织,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成效。
学院党委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公民基本道德教育,强调学生要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每年举办的“18岁成人宣誓仪式”成为了学院公民道德素质教育的一个靓点,数百名年满18周岁的青年学子面对国旗庄严宣誓,“我十八岁了!”激昂的声音响彻万里长空……
学院党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党校、团校为载体,通过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永远跟党走”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坚定了大学生的政治信念。院党委每年都以纪念“五•四”、“七•一”和“一二•九”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师生员工喜闻乐见的系列文化活动,弘扬了先进文化,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激发了学生发奋成才的上进心,产生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学生党章学习小组、学生业余党校的开展更使学生如坐春风、如沐化雨。仅2005年就建立学党章小组28个,举办业余党校2期,参加人数高达1500人。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严把入口关,注重培养过程、严格发展程序、坚持“十六字”方针,保证了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十五期间,发展学生党员228人。入党积极分子、学院电子电气系04级电气8班学生王朴就是学院培养出来的一名优秀青年。2005年7月29日,王朴同学因勇救他人而光荣牺牲,成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好学生,攀枝花市共青团追认其为“攀枝花市优秀共青团员”。
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成为切实可行的教育手段,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新突破。“社团活动月”、“八荣八耻电视演讲赛”、“校园之星”大赛、“三下乡”活动成为青年人喜爱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学院党委创办的《党旗飘飘》网页,每天的点击率就高达1000多次。每年的寒暑假“五个一”活动,学生上交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高达1400件。在2005年“三下乡”活动中,有3名学生、1个集体受到团省委、省教育厅的表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劳动教育成为独具特色的学院德育课程。早在1991年,学院就率先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实行了劳动课制度,将劳动课列入教学计划,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考核,不及格不予毕业。每学期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统一着装,统一佩戴标志从事一周的劳动,主要工作是校园环境卫生的清扫和维护。劳动为学校注入了生机,增强了学生的体质,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去掉了“骄娇”二气,也让学生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在劳动中体会了劳动光荣。
学院针对新时期大学生心身健康存在的问题,积极深入地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每年“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就要开展了大规模的“心理保健周”活动。在这期间,他们积极宣传心理保健知识和基本的心理学常识,介绍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疾病,传授如何进行自我调适等方面的知识,并在每周1至周5的下午为在校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和心理咨询。到目前为止,心理测量与咨询中心已测试300多人次,个别心理咨询80多人次。
重素质——厚积薄发 成就未来
学院始终认为:学校不仅应当是人才的摇篮,而且应当是文化的绿洲;学生不仅应当是合格的劳动者,而且应当是具有相当人文素质的大写的“人”。
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路,学院一方面一如既往的重视学院的专业学科的建设,重视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落实。
学院在保障专业课课时的基础上,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加大文学、艺术等人文科目的比例,为学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文学欣赏》、《音乐知识及鉴赏》、《书法欣赏》《英美文化》等20多门选修课,选派在这些领域有相当造诣的老师授课,这些科目的设置不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他们的眼界。
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学院第二课堂的活动紧密结合。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由团委、学生会牵头组织的美术、吉它、书法篆刻、摄影、民乐、新闻写作、武术等十几个第二课堂的活动,并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学会一项特长,培养一项爱好。学院除选派得力的老师加以组织和指导外,还在财、物和场地上给予适当的支持。学院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热情异常高涨,90%以上的学生都至少参加了一项活动。每天下午4点半过后,绿茵下、操场边、行知湖畔到处都活跃着正在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的身影,成为了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第二课堂活动的蓬勃开展,不但极大的丰富了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校园的生机和活力,增添了校园的文化气息;而且使学生增加了能力,增长了才干,也为学生将来的就业竞争增添了砝码。
大力扶植和支持各种学生业余社团的建设,作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学院艺术团包括管乐队、民乐队、舞蹈队和声乐组的学生业余艺术团,成员达900人,成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规模较大,艺术水平较高的学生艺术团。2000年9月,220人的学生艺术团管乐队应四川省人民政府的邀请,赴成都参加了“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的演出,赢得了组委会的一致赞扬;此外,包括学生“星翼文学社”、学生围棋俱乐部、学生书法篆刻协会、学生武术协会和学生集邮协会等数十个学生业余社团也得到了学院的大力支持,活动开展如火如荼。2001年《攀钢文艺》2次为学院“星翼文学社”出专栏,99级学生尹春林已在《四川文学》等大型刊物发表小说数10篇,20岁的他已成为四川省最年轻的作家协会会员。2003年攀枝花市“春天花园”杯青年电视风采大赛,学院02级机械专业彭竞攀,01艺术旅游专业代鸿丽获冠亚军。2005年,在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上,mg4355vip线路首页地址创作的大型民乐合奏《攀钢情》在本届艺术节上喜获二等奖。2005年,学院学生刘玭、孙琦两位同学参加“首届四川省大学生公益文化艺术大赛”青春服饰风采总决赛获得优异成绩,刘玭荣获“最佳形体奖”,孙琦荣获优秀奖。业余社团的成长和壮大,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阵地。
专家组成员周宇教授评价说:“学院的素质教育开展得好,特别是在音乐和艺术方面,作为工科学校,很不容易,很有特色。学生在艺术修养和音乐技能上有很大提高,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多方面发展。”
重技能——桃李无言 下自成蹊
实践性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是高职教学的特色。机电学院各专业在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进程中,突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实践教学已成为机电学院人才培养的一大靓点。
“与企业零距离”,机电学院这一实验实训教学的重要目标让学生们受益匪浅。学校里的各项实验要求比生产一线的要求还要严格,数据要求的更精密,所以,进入工厂后的陌生感在短时间内就消除了,工作起来也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感觉。
机电学院在做好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重视和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院充分依托攀钢装备先进、管理科学、工种齐全、人才丰富的优势,在攀钢部分厂矿建立了27个校外实训基地,学生的实习与企业的生产实现了“零距离”的融合。
机电学院实验室的建设从体制改革入手,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尽可能按功能设置实验室,使一个实验室能够承担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逐步试行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十五”期间,学院的实验实训条件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在攀钢(集团)公司的支持下,学院完善了四个多媒体教室、一个电子阅览室;新添实验、实训设备768台(套);新建了数控实训基地。经过努力,有形资产大大增加,综合实力更加雄厚。目前,学校已有价值2550.16万元的实验、实训和电教大型设备,新增实验、实训、电教大型设备、计算机及配套,投资1500多万的实训大楼业已开工建设,今年9月交付使用。
“拼却心血万千点,换来新绿百千重”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动手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学生在毕业之时个个羽翼丰满,身强力壮,不但能吃苦耐劳,而且适应能力强,适应周期短,受到用人单位普遍的好评和欢迎。学院已有近3万名毕业生工作在攀钢的车间厂矿,他们是攀钢生产建设的生力军。毕业生王晓明、花雨还勇夺全国第八届冶金系统青工技能大赛轧钢、汽驾金牌,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中韩合资张家港浦项不锈钢有限公司,是一家韩国浦项制铁在中国投资的大型不锈钢生产基地,该公司自1999年首次使用24名学院毕业生后,已先后5次来校录用毕业生,学院毕业生占该公司员工的比例已经超过20%。中日合资的宁波宝新是一家效益非常好的企业,该公司先后3次来校选拔毕业生。
学院已于攀钢、TCL、康佳、国家开发银行、中韩合资、张家港浦项不锈、中日合资宁波宝新不锈等近60家效益好、信誉高、实力雄厚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的毕业生就业协作关系,毕业生一次推荐就业率95%以上。
目前,mg4355vip线路首页地址人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正朝着这个目标大踏步地前进。学院办学规模稳步增长。2005年末,学院学历教育在校生6049人,与“九五”末的2000年相比,学历教育规模增长了33.5%。
重关爱——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校园特困生——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绝大部分来自边远地区的贫困家庭,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成为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脆弱的经济来源使他们随时面临中断学业的危险,可他们也许是整个家庭的希望。
为了帮助这一部分贫困学生,使他们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以体现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体现校园处处有真情。学院积极采取“一奖”、“二贷”、“三助”、“四补”、“五减”措施。“奖”就是学院设立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优秀学生奖学金标准为300-2000元/生•年;“贷”就是学院为“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定点学校之一,贷款的最高额度可达6000元/年;“助”就是学院积极开发校内、校外勤工助学岗位,为经济困难学生勤工助学创造条件;学院实施校内“1家1”希望工程对学生进行助学;、“补”、减”就是学院每学期寒暑假为学生发放返程路费补贴,最高达150元;学院采取补贴、减免等形式,降低食堂经营成本,使在食堂就餐的学生享受价廉物美的食品。
机电学院校园“1家1”助学是资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大亮点。所谓“1家1”希望工程,是指学院教职工在自愿的基础上一个家庭扶助一名(或几名)特困生,在经济、生活上给他们以资助,在思想上给他们以关怀。只是雪里送炭,不做锦上添花。
学院院级领导率先垂范,他们先后支助了数十名贫困学生。一花引来百花开,学院中层干部行动起来了;学院各支部“1家1”希望工程基金建立起来了,党员每月像交党费一样交出自己的一分爱心;普通教职员工行动起来了,人们纷纷慷慨解囊,真情资助贫困学子。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仅学院机械工程系党员捐助款就达35000多元,支助学生300多人。爱的浪花汇成了爱的波涛。学生们真切的体会到了浓浓的爱意,体会到了校园处处有真情。一位父母离异寄养亲戚家的学生在一次演讲赛中热泪盈眶:10年来,我四处漂泊,当最终流浪到学院这片热土,我却由衷的感到,无家的孩子真正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园。
“1家1”希望工程将机电学院变成了一片充满爱心的沃土,变成了一个温馨的家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学院的学生,无论是受助的还是未受助的无不充满了爱心,以奉献爱心、关爱他人作为人生的最大快乐,并立志要以此为动力将真爱倾力奉献给人民、将真情回报给社会,来表达自己对给予他们无私帮助的人们的感激之情。刚在宁波就业不到1年的学生党员秦小飞,去年10月份给学院党委曾达云书记寄来一封特别的信,信中他谈到自己在校是一位贫困生并受到学院教师的资助,他深深感谢学院及老师的关怀,此次写信要求资助几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他和他的20名学友,将每月从工资中拿出10元钱资助在校师弟师妹直至毕业……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5年来,mg4355vip线路首页地址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职教之路。“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世界制造业大国走向世界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时期;是四川省打造西部强省和攀枝花市实现经济总量五年翻番,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攀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钢铁钒钛企业集团的战略机遇期。mg4355vip线路首页地址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此,学院依据攀钢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围绕学院建设攀钢现代化的人力资源开发基地和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目标,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以更加振奋的精神,以更加扎实的工作,迎接新挑战,追求新目标,谋求新发展,开拓新局面,展现新风采!